儿童肾病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想要老年过得好,先把肾脏保护好
TUhjnbcbe - 2024/5/1 17:02: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一些慢性疾病呈高发趋势。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占总人口的13.26%。而增龄是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CKD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逐渐增加,以北京地区为例,60~69岁、70~79岁和80岁以上老年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0.8%、30.5%和37.8%。

肾脏病

老年人肾功能的评估

推荐使用CKD流行病学联合研究(CKD-EPI)公式或基于血清肌酐(Scr)和胱抑素C的联合公式估算老年人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不推荐单独使用血清肌酐值评价老年人肾功能。

建议加强对老年人肾小管间质损伤和肾小管功能的监测如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评价、尿N-乙酰-B~D-葡萄糖苷酶(NAG)、尿液渗透压、尿酸化功能、尿糖及小分子蛋白的检测等。

老年慢性肾脏病的诊断及综合评估推荐使用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有关CKD定义和分期系统诊断老年CKD建议对衰弱的老年CKD患者进行综合评估。

肾脏病分级

老年慢性肾脏病的治疗1.建议对蛋白尿首先要明确病因并给予积极的治疗:老年人蛋白尿的病因以继发性肾脏病最常见,故应首先明确病因,对合并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的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在有条件时应行肾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年龄并非肾穿刺活检的禁忌症。我国老年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膜性肾病较为多见,微小病变和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也不少见。老年膜性肾病或微小病变患者首先应注意排除各种肿瘤的可能。

2.建议对老年CKD患者高血压进行积极控制,但应注意优选药物、平稳降压。老年CKD患者血压的控制应注意安全、平稳,避免血压的明显波动,短期内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大于13.3mmHg以上可能诱发急性肾损伤。在确定无双侧肾动脉狭窄的老年CKD患者应优先考虑使用ARB/ACEI。老年CKD患者尽量选用长效CCB。老年CKD患者的降压治疗不推荐单独使用a和B受体阻滞剂,但可在联合用药中使用。

3.建议对CKD合并糖尿病的老年人酌情优化血糖控制,根据肾功能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并重视血管病变的评估。对于预期生存期大于10年以上、并发症及伴发疾病较轻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应控制在7.5%以下;对预期生存期大于5年以上、伴有中等程度并发症及伴发疾病者,HbAlC水平可控制在8.0%以下;对于衰弱的老年人,HbAlc控制水平可放宽至8.5%以下。

4.建议重视对老年CKD患者微血管病变和外周血管疾病的评估,必要时按照相关指南给予抗凝、抗血小板、前列环素和/或葡糖胺聚糖类药物进行治疗。

5.不建议老年CKD患者过度限制蛋白摄入,注意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

6.建议积极纠正钙、磷代谢紊乱,预防血管钙化和无动力性骨病老年人主要并发症的诊治。

7.推荐定期监测老年CKD患者的肾功能,及时纠正导致肾脏损伤的急性因素。

8.建议定期监测和评估CVD的各项指标,警惕老年CKD的加重和猝死。

9.建议采用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管理老年CKD患者。

老年人血液净化治疗

1.建议老年CKD患者导入透析前应先进行综合评估。

2.建议根据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老年患者的血管通路:通常动静脉内瘘仍为老年人血液透析最佳的血管通路。但是在以下情况宜首选半永久中心静脉导管:(1)预期寿命不超过半年;(2)自身血管条件差,可制作内瘘的血管资源耗尽;(3)内瘘手术多次失败;(4)心功能较差而不能耐受内瘘或因低血压而不能维持瘘管血流量。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的导管感染率和流量状况并无明显差异。

参考《老年人慢性肾脏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保护肾脏保护肾脏
1
查看完整版本: 想要老年过得好,先把肾脏保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