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是发病率比较高的血管疾病,患者的静脉血液处于淤滞凝结的状态。大多数的静脉血栓会出现在腿部和肺部,很容易被忽视,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静脉血栓的存在,并给予相应治疗,病情可能会不断加重,进而危及患者的生命。
了解静脉血栓的病因和症状,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情
一、静脉血栓的基本定义
静脉血栓指的是在静脉内出现的血栓性病变,血液中的纤维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等物质在静脉内沉积,并且形成凝块,会导致血管内塞栓塞,可为部分栓塞,也可为完全血栓栓塞,容易引起局部血供障碍,临床上主要包括浅静脉血栓和深静脉血栓两种类型。
二、静脉血栓的病因
1.静脉壁损伤
在正常情况下,静脉内膜可以抗凝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如果静脉内膜完整,可以有效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如果静脉壁遭遇电击、感染或创伤,导致内膜破坏,则有可能会造成静脉血栓。
2.血液瘀滞
血液瘀滞会导致血液流动速度变慢,从而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如果此时静脉内膜存在损伤,血液中的物质容易在受损部位沉积,从而加大血栓的发生率。
3.血液高凝状态
如果患有血液性疾病、肿瘤或者肾病综合征等疾病,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此时血液中促聚集和促凝因子增加,抗凝和纤溶机制减退,很容易引起静脉血栓。
三、静脉血栓的症状表现
1.浅静脉血栓的症状
局部会产生疼痛感,表面可以看到条索状物,表面发红,周围有红肿,并伴有触痛感。
2.深静脉血栓的症状
(1)小腿深静脉血栓
这种情况常发生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中,其中左下肢较为常见,患者会感觉小腿肌肉疼痛,活动时会产生明显的痉挛性疼痛,全身症状不明显。
(2)髂、股静脉血栓
髂、股静脉血栓一般是在产后发生,且起病急骤,容易出现弥漫性水肿,皮肤温度较高,可出现轻微的发绀现象,常伴随剧烈疼痛,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大腿内侧。
静脉血栓可能危及生命,要及时治疗
一旦确诊为静脉血栓,需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急性期不宜长时间卧床,只要患者身体情况允许,应多下床活动,可以穿戴弹力袜。如果症状表现明显,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药物治疗,常用药包括抗凝药物、溶栓药物等。若经过上述方法处理之后并没有消除血栓,则要进行手术治疗,可选择血管球囊扩张术,为提高手术效果,可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用球囊扩张压力泵,一次性使用医用球囊扩张压力泵会给球囊扩张导管加压和卸压。如果是深静脉血栓,而且已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则需要行股静脉切开取栓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