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薛迎辉
连日来,《延续生命的“家庭小诊所”,你见过吗?》及其后续《小超家的葡萄,我们包了!》两篇文章引发网友热议。大家不仅被小超(化名)积极乐观抗击病魔的正能量感动,也医院的爱心担当点赞。他们在相互感动的同时,也向我们诠释了身边的医患情深。
延续生命的“家庭小诊所”,你见过吗
“文璐,下午能不能安排个同事,跟我们一起去一个患者家里做个回访。这个患者情况非常特殊,我们科室募捐了块钱和一些生活用品,准备给他送到家里,想让你们帮我们拍些照留个念。”
汝州一院肾病风湿透析科副主任焦亚彬的一个电话,不仅让该院宣传科的一位工作人员一探究竟,还成了一次让我终身难忘的采访……
这个“特殊的患者”名叫小超,今年36岁,家住汝州市焦村镇靳村,因患尿*症在我院透析已达10年之久。
“记得是在年的一天,我还在上海工作,由于血压一直高,头晕难受,医院做了检查,结果竟被医生告知我得了尿*症。这太突然了,我当时有点懵,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回家。”小超回忆起当时的情形。
10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小超,正意气奋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10年后,再谈起那段过往,竟在他的语气中听不出太多的情绪起伏,反而十分平静。可也正是他的平静,在场人员心中波澜涌动,满是心疼。
更令人震惊的是,小超的家庭这两年又不断遭遇变故,父母相继患癌症去世。
“那你现在是靠什么治病生活呢?”大家向小超关心地询问道。
“以前家里种的有地,我也干不了重体力活,都是爸妈收收粮食和菜,我拿到集上去卖,两个姐姐也对我多有资助。爸妈去世后,我把地租出去了,平时主要靠两个姐姐资助,不过我大姐家养的有羊、种的有葡萄,我都会去帮忙的。”小超的回答依然平静的,却让在场人员肃然起敬。
“小超一直是我们透析室的正能量代表,心态特别好,生活习惯也很规律。之前因为透析治疗费用过高,他都是自己在家腹透。年后国家出了医改新*策,通过医保、大病补充、民*救助等报销下来,现在每月透析花费总共才不到元。我们的大部分患者,都能治的起病。”焦亚彬补充道。
“我现在每周自己在家做5天腹透治疗,只有2医院接受血透治疗,除去一些路费和饭钱,治病真的花不了几个钱。”小超感激地说。
“自己在家腹透,那是怎么做的啊?”看着小超带着光的眼睛,大家不禁好奇起来。
走进小超的卧室,入眼便看到了那个“特殊的小隔间”,也就是那延续生命的“家庭小诊所”。隔间内,有着相对封闭的空间,安装有紫外线灯,每次腹透前后,都需要将其打开,对环境消*半个小时。一旁放着一个健康扶贫爱心小药箱,除了腹透所需的用品外,还配备了许多常用药品。
自己既是患者,又是医生,小超卧室的小隔间自然成了“家庭小诊所”。
看过了“小诊所”,小超又带着大家来到了他姐姐家的羊圈和葡萄园。他一边熟练的操作着,一边给我们介绍着他每天的工作。阳光撒在他的身上,是那么的美好,你真的无法想象,在这个男孩的身上,竟承载着那么多的坎坷和不幸……
“焦主任,这次一定要去摘点葡萄,让你们尝尝。我不怎么会说话,但心里真得想感谢你们,能够遇到您和咱肾病风湿透析科的医护人员,我特别感恩。”小超动情地说,“10年了,在我的心里,你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只要我需要帮助,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您,父母两次住院都是您帮我安排的。今天您又带着大家专门来到我家里,还给我带了这么多东西,真心的谢谢您们。”
临走前,医院科室人员,将筹集来的钱递到了小超手里。突来的感动让小超有点不知所措,慌忙拿起桌上的葡萄递给众人。
“我从来没觉得我是一个病人,真的,我就把我自己当一个普通人。”小超再朴实不过的话语,却令大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没有豪言壮语和轰轰烈烈,小超和医护人员一幕幕的温馨,用平凡的举动无声传递齐了医患深情,也是秋天里无法形容的温暖。
小超家的葡萄,医院全包了
“小超,你家葡萄园还有多少葡萄,医院全包了!”
9月14日,“家庭小诊所”的稿件一经发出,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